古村不老,只要故事和人依旧生动。
山居黄田已有三年,尽享了它的群山相拥、古村雅韵、四季流转,这些都是古村无私的馈赠。然而除了享用这一方天地外,却未曾为她做些什么,因为——我对她并不真的了解。
只所以说并不真的了解,一方面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,潜意识里我并未真正走近这个村子,就像是常住在村子的游客一样,我是我,村子是村子,我只是安住在这里,过自己的生活,做自己的事。我跟村子保持着某种距离。
另一方面而言,是因为这个曾经繁盛的古村,身上镶嵌的珍珠宝玉被湮没了,那些曾经触动人心的数字变得模糊,即便是现居村民,所知的也不比导游词多,然而,导游词更多只是抽象的概括,抽象便会含糊。而我的经验,含糊不清的文字会被风吹走。所以,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,可能只有高大的古建筑和不为岁月所动的流淌不息的溪水了。
但不幸的是,古建筑只对读懂他的人畅所欲言,如此一来,想必在很多人的眼里,黄田就变得跟安徽众多的古村一样,泯然众人。
元旦之前,听闻2021年恰是培风学校100周年,在苏老师家聚餐,大家也商量希望可以做点什么,来重新发现黄田的辉煌教育史,以念过往,以资将来。在苏老师的委托下,我开始重读所能获得的所有资料,然后试图对千年黄田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,以找到行动的路径。
大概几周的时间,终于有所收获,也让我有机会更深入的阅读日夜所在的这个村子,并为之倾倒。此项工作,对我而言,有三重价值:
下图即是我的工作成果(点此看大图),图片之后我将会做进一步的说明,以帮助阅读到这份文件的朋友,能够全面、详尽的了解培风博物馆的构想逻辑、框架和实施方案。唯有了解,才有参与进来的可能,尤其是在此或者散落各地的朱氏后人。
构想图包含三个逻辑部分:以人物串联起的千年发展史、与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、可供整理和呈现的单元,然后一个个单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培风博物馆(包含实体、线上两种形式)。
目前博物馆处于筹备初期,亦需各方力量参与和支持:或是出谋划策、或是参与奔走、或是协助收集整理信息、或是广为联络以征集文章和展品、或是贡献技能。
村中贤达有意者可直接联系苏老师,或者添加微信mingxiacd与我交流。
名下 / 2021年1月28日